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3年中國IC設計行業共有632家備案企業,其中營收超過1億元的僅124家?!?strong>芯導電子創立僅3年,自有品牌產品年營收已經過億元;從今年前十個月的銷售情況來看,2014年營收同比增長將超過50%?!鄙虾P緦щ娮涌偨浝須W新華有如一位為孩子自豪的父親,“當時,芯導電子的工商執照和品牌注冊,還是我去跑的?!?
2008年金融危機后,IC行業進入低谷,但歐新華和同樣看好中國IC市場發展的業界合作伙伴經過認真評估和充分準備后,憑借在行業內積累的技術與客戶優勢,通過戰略合作及股權互持等對IC制造和封裝測試廠進行全產業鏈整合,并順勢推出自有品牌芯導電子,主營保護器件和電源管理IC。之所以取名芯導,歐新華笑了笑說,是寓意公司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三大優勢,希望芯導通過不懈努力能成為“芯片行業領導者”。
芯導電子的三大優勢看似平平無奇:1.完整產業鏈,公司能自如地調動產業鏈資源,在競爭對手還在等制造、封測廠的排期時已可率先完成生產測試,同時質量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2.針對客戶需求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并對所有客戶無償開放公司的高標準實驗室;3. 給部門充分授權,以達到對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歐新華強調,這三點是實實在在地落實到每一位芯導人的日常工作中的。早幾年,歐美日韓企業把持了這個領域時,常有客戶會訴苦:和外企做生意太受氣了,你急巴巴地等著要貨,對方卻動不動就是10周左右的交期;價格更是長期堅挺……創始團隊認定這些都是芯導電子的生意機會。比如,有個案子在芯導內部很有名:在芯導電子起步之初,愿意給這個新品牌機會的客戶很少。好不容易有個客戶20萬元的訂單已經投入應用,卻突然反饋公司產品有問題。如果問題無法順利解決,將是對新興品牌和團隊的一個大打擊。公司馬上派了技術人員前去對方工廠駐場解決問題,最后發現這不是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而是與客戶系統不匹配——當時,客戶選配的國際品牌產品也出現了類似問題。但公司并沒有以”我們的產品沒問題“來打發客戶,而是要求技術團隊快速響應,將該產品做了優化處理,提高兼容性以匹配客戶系統。而這種“急客戶所急”的誠心也打動了客戶,把芯導電子產品推薦給了業界最知名的平臺公司。隨后,通過認證的芯導產品得以搭載平臺的整體解決方案在全球市場進行銷售。而當時為芯導電子打開局面的產品,現在每月還有70KK的出貨量,這也從側面例證了芯導電子將產品做到極致后得到了業界的認可。
在介紹芯導電子的優勢時,自稱“張江男”的歐新華也大贊公司所在的上海張江科技園 “氛圍好”。一是因這些年來上海政府的“聚焦張江”戰略,眾多業內巨頭都有在此設區域總部或研發中心,芯導電子與業內領先者為鄰,既利于學習進步,在業務往來上也有近水樓臺之便;二是科技領域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資源集聚效應使得園區內的高科技人才濟濟,芯導電子在成長擴張時也能及時得到人才的補充。
在市場發展戰略上,芯導電子從網絡通信和安防監控領域起步,發力消費電子和移動終端,有了規模效應后再回頭反攻網絡通信和安防領域。未來,芯導電子仍將繼續深耕智能終端、網絡通信和安防監控市場,將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同時,芯導電子也將發揮封裝超小型化的領先優勢,布局對器件尺寸要求極高的智能穿戴市場;最后,歐新華表示,對于半導體廠家都不可錯過的智能家居市場,芯導電子也已在持續跟蹤,團隊為配套物聯網而研發的射頻IC,在市場爆發時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